2023年11月6日,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21级全体学生在指导老师杨乐的带领下前往嘉兴石臼漾湿地了解人工湿地的运行机制以及净化工艺,进行生态工程学的实践教学。
据讲解员李莹和查海政介绍,嘉兴市是浙江省唯一无水库水供应的地级市,由于辖区内河道水质较差,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2007年4月为改善水质,于石臼漾水厂西侧辟地1630亩兴建石臼漾湿地。新塍塘入口Ⅴ类水体在芦苇荡人工湿地的运转,经过7至10天后出水水质基本能够达到Ⅲ类水质,为石臼漾水厂提供优良的水体。
治水实践离不开理念的先行、理论的指导。石臼漾湿地工程是仿自然的人工湿地,包含预处理区、湿地根孔净化区、深度净化区三个区。预处理区与湿地根孔净化区隔了一条京杭大运河,此区域水体经过生物预处理区后先后通过人工曝气增氧,浮水植物吸收氮、磷和重金属,使原水悬浮物质沉降,并阻挡垃圾和漂浮物进入湿地根孔区。深度净化区利用水体长时间停留,使悬浮物、有机物继续降低,通过放养鲢鳙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使水体中藻类浓度进一步降低,同时通过种植黑藻、苦草、梅花藻等沉水植物进一步吸收污染物,此处水质较为优良。
文化长廊的中间伫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两排大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或许石臼漾湿地正是靠着这句话的理念,将其贯彻到自己的治理政策中,才能在2020、2021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达标水源地,才能使石臼漾湿地生态日渐丰富,同时在蓄水防洪方面颇有成效。唯有坚持这样的治理政策,嘉兴市才能越来越美,嘉兴的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人工湿地的建设巧妙地应用湿地生态学的原理,是目前使用生态方法改善水质的重要方法,比添加化学药剂净化水体更加环保,药品残留物低,是维持人体健康重要保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直以来,水环学院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和省水利厅党组决策部署,紧抓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在服务水利中心大局中展现浙水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浙江水利,正朝着水利现代化目标奋力前行。